星島日報報道
在酷熱天氣下,出汗量大,水分流失分外迅速,為免中暑及保健,不妨依照由專家提供的中西合璧方法消暑,由日常起居竅門,以至飲食藥膳,均一應俱全,足以防備酷暑來襲。
大暑將至,天氣分外炎熱,不但身體的水分較易流失,且亦有機會中暑,註冊營養師張可琪認為,最有效的消暑方法是做好補水準備。
人體大約有百分之 75 是水分,身體各機能運作都有賴水分來維持,故必須保持足夠的水分,才不會影響人體健康,尤其是避免中暑。
建議平日應不時補水,不要待口乾時才飲水,因感到口渴已為身體缺水的警號,如其時仍未補充足夠水分,便會影響身體的電解質平衡,可導致嘔吐、心悸、抽筋、心跳加速、血管收窄等問題。
如缺水情況持續,更會令腦部血液供應不足,嚴重者可導致器官衰竭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
張可琪建議每日應飲用 6 至 8 杯水分,當中已包括不同的飲料,如茶、水及清湯等。補充水分時,最好每次少量且次數較密,因為水分會經皮膚表面不停慢慢散失,所以應於不同時段補水,而且最好避免一下子大量飲用,以免令體內電解質失衡,造成心悸、抽筋等問題。
除此,不少人都喜歡以茶代水,但這非健康習慣,因茶含有咖啡因,具利尿作用,炎夏時常飲用,反而會加速人體水分流失。
此外,還應減少喝高糖分飲品,例如汽水及紙包飲品等,因為這類飲料不但熱量高,且不具真正解渴的作用。
炎夏宜健脾、肺、腎
註冊中醫師陳漢雄亦認同補充水分為最有效及最直接的消暑良方。
中醫學上,脾、肺和腎都屬身體水循環系統中的重要器官,「脾臟可助生津液,運化水濕。
肺部則有助通調水道,將水分帶到身體不同部位,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。
而腎臟則具有鎖水作用,亦具有提供清水予身體應用及排走濁水的功效。
炎夏期間,水分容易流失,故更需要補充水分,人體如缺水,很易導致喉嚨乾涸、影響胃液分泌,以及出現消化系統問題。」陳漢雄解釋。
中醫解暑湯水
淮山何首烏烏雞湯( 2 至 4 人份)
材料: 淮山一両半、何首烏 8 錢、烏雞半隻至 1 隻、大棗 6 至 8 粒。
製法: 煲滾 12 至 13 碗水後,加入各材料,煲約 90 分鐘至兩小時,以適量鹽調味即可。
功效: 保脾、護肺、益腎。
瓜皮薏米甜湯(2至 4 人份)
材料: 西瓜皮約 2 磅、冬瓜皮 1 斤半、薏米 2 両。
製法: 煲滾 15 至 16 碗水後,加入各材料,煲約半小時,以適量黃糖調味即可,或可雪凍後飲用,更為消暑。
功效: 消暑、解渴、化濕。
營養師消暑飲食
類別 範例 益處及食用建議
飲料類 :
水,最直接及有效的補水方法,應別待口乾才飲用,因口渴已為缺水警號。
電解質飲品所含的電解質,適宜劇烈運動後或發燒、嘔吐的人士作為補充飲料。
但因含不少糖分,故不適宜日常飲用,平時應以清水為主。
蔬菜類 :
時令瓜類,如冬瓜及節瓜等。
瓜的水分較高,且富含膳食纖維,有助預防便秘。
每日宜吃 3 種不同種類和顏色的蔬菜,有助吸收不同營養素。
水果類 :
多吃水分較高的品種,如西瓜、橙及雪梨等。
一般均含豐富膳食纖維和多種維他命,有利健康。
不過水果亦含果糖,故每日建議吃兩至三份為上限。
■ 茶含咖啡因,具有利尿功效,常飲反而會令水分流失。
■ 蔬果水分高,且含豐富維他命和纖維,乃炎夏消暑食材。
■ 不時補充水分不但有助解渴,且可避免中暑。
■ 缺水有礙胃液分泌和消化系統健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