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31日

體內濕氣重如何祛除?

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濕?

1.    頭髮愛出油

2.    面部油亮

3.    睡覺留口水 (濕氣飽和自行流出)

4.    排便粘稠(不易沖掉)且多便

5.    小肚子大

6.    耳內濕(耳禪濕)

7.    陰部潮濕

8.    皮膚上長扁平疣

9.    經常乏力
 
濕是如何形成的? 

例如:體內陽氣太弱

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 8 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、汗後沐浴的、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。
   
濕: 

有句古話叫:「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,濕性黏濁,如油入面。」 

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,
與熱在一起叫濕熱,
與風在一起叫風濕,
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。 

濕邪不去,吃再多的補品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,隔山打牛。

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、哮喘、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等疾病,甚至惡性腫瘤,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、痰濕有關。
 
1800多年前,東漢偉大的醫學家 張仲景 在他的著作《傷寒論》中說:「身大熱,反欲得衣者,寒在骨髓。」 

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,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,表明體內寒氣很重,寒邪都到骨髓了。

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,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。( 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?)

張仲景是《傷寒論》的作者,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,疾病以寒邪為主,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。 

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,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,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,形成了濕邪。

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,主要是以濕邪為主。

濕為陰邪,遏傷陽氣,阻礙氣機。

換句話說,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。
 
有一個奇怪的現象,就是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,夏天反而比比皆是。

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,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。

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;
冬天燒暖氣,穿件單衣還冒汗,陽氣外越,藏不住精氣。
(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)

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,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,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,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,造成陽氣虛衰。

濕邪對人體的傷害,比寒邪還要大

酷暑時節,人們貪圖冷氣,愛喝冷飲,愛吃涼菜。

一杯冰鎮啤酒下肚,從裡到外、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。

殊不知,為貪圖這一時之快,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,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。
 
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,此時濕氣當令,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。

濕在中醫裡又叫「陰邪」,而脾為至陰之髒,喜燥惡濕,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。

如果長夏濕氣過盛,就容易損傷脾臟。

同時,脾主運化水液,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,陰氣易盛,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,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。

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,豬肉性味咸寒助痰,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。

如果感覺體內濕重,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;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,也容易造成體濕。

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,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,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,久之脾健,濕自化。

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:

起床時 —— 看感覺 

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,頭發昏,打不起精神來

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,渾身不清爽,人也懶得動 …… 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。
 
如廁時 —— 看大便 

清晨方便後,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,一箱水還沖不淨。

不方便觀察馬桶的,也可以觀察手紙,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,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淨, (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)也說明體內有濕了。

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。

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,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。 

體內有濕的情況下,大便的顏色發青,溏軟不成形,(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,很多人都有)總有排不淨的感覺。

時間長了,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,則百病叢生。
 
洗漱時 —— 看舌苔 

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,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,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。

「舌為心之苗,又為脾之外候」,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。

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,舌面有一層舌苔,薄白而清靜,乾濕適中,不滑不燥。

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,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。

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來滑而濕潤,則說明體內有寒;

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發黃髮膩,則說明體內有濕熱;

如果舌質赤紅無苔,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。
 
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,還有兩個判別方法:
 
第一 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,惡不噁心。 

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、噁心,嗓子裡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、不乾不淨的感覺,即使有吐痰,也只是一點。

第二 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、發沉。 

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,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,就是點揉承山穴。 (還有三陰交, 陰凌泉 都很有用,最好用艾灸。 
 

祛除體內的濕氣

方法非常簡單,只需兩個「藥」,這兩個藥能當茶喝,能當飯吃,而且能解決大問題,它們一是薏米,一是紅豆  

這兩種東西,不需按什麼比例,每次一樣抓一把,洗乾淨後放在鍋裡加水熬,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『薏米紅豆湯了』。  

薏米紅豆湯有個好處,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,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,上面是淡紅色的湯,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份大半都在湯裡。

熬的時候,水放得多一些,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,正好可以當茶喝 ……   至於功效,那真是非同小可。 

薏米,在中藥裡稱「薏苡仁」,《神農本草經》將其列為上品,它可以治濕痺,利腸胃,消水腫,健脾益胃,久服輕身益氣。 


紅豆,在中藥裡稱作為「赤小豆」,也有明顯的利水,消腫,健脾胃之功效,因為它是紅色的,紅色入心,因此它還能補心。  

現代人精神壓力大,心氣虛,飲食不節,運動量少,脾虛濕盛。既要祛濕,又要補心,還要健脾胃,非薏米和紅豆莫屬。

將其熬成湯,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,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。

關於薏米和紅豆的「消腫」作用,也很有意思。

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,試看今人,十個裡面起碼有五六個身體發福,這也是腫,叫做體態臃腫。

在中醫看來,肥胖也好,水腫也好,都意味著體內有濕。

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,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,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。

水腫如此,肥胖也是如此,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。

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,也就能消腫。

所以,治療水腫必用紅豆,而實踐證明,薏米紅豆湯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,既能減肥,又不傷身體,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,效果尤其好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濕邪是造成現代各種慢性、頑固性疾病的根本,而薏米紅豆湯是治濕邪最好的藥。 

我平時給病人開完方子後,總要囑咐他們在飲食起居上的一些注意事項,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回去熬薏米紅豆湯當茶喝。

對於不具備這個條件的病人,我會讓他用薏米和紅豆熬粥,作為晚餐的主食。




本文來自HiNet WebMail 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