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奮強
今天走在街上,可能還未覺滿街白髮老人;但其實香港已成為全球人口老化得最快的地區之一。
我們只花了 30 年就將 65 歲以上人口比例翻了一番由 7% 增加至14%,遠快於法國的 120 年、美國的65年和英國的50年。
社會及經濟要適應老年化的壓力,當然是他國的數倍。
幸好九十年代的香港,社會、政府都積極進取,廣建軟硬件,單是醫院也建了8間。
幸好九十年代的香港,社會、政府都積極進取,廣建軟硬件,單是醫院也建了8間。
回看近10年,儘管人口多了 10%、人人都老了 10 歲,卻一間新醫院也沒建成——難道香港是全球唯一一個人多了、人老了,對醫療的需求卻少了的地方?
如果過去 30 年老人比例由 7% 增至 14%、增幅已屬世界前列,下一個 7% —— 即由 14% 增至 21% —— 的時間肯定破盡全球紀錄,因為需時不是 30 年,而只是短短 10 年!
我們應付今天香港長者的醫療、老人院設施和醫護人手是用了 30 年慢慢興建、培訓,故時間尚算充裕。
如果過去 30 年老人比例由 7% 增至 14%、增幅已屬世界前列,下一個 7% —— 即由 14% 增至 21% —— 的時間肯定破盡全球紀錄,因為需時不是 30 年,而只是短短 10 年!
我們應付今天香港長者的醫療、老人院設施和醫護人手是用了 30 年慢慢興建、培訓,故時間尚算充裕。
但我們現在卻只有 10 年時間,建造同樣分量的醫療軟硬件來應付未來 10 年的「老人海嘯」。
換言之,我們要以過去 30 年速度的 3 倍去興建新醫院、老人院並培訓新的護士、醫生。
未來 10 年便需增建5間全港最大、1,800 張病床伊利沙伯醫院,增加 20% 病床供應才能應付;接著的 10 年亦需要建多4間伊院應付第二波老化潮(比例由 21% 增至 28% )。
任務之龐大,絕對不容我們怠慢。要一個老化了的社會做事做快 3倍,更是難上加難,所以我們要趁黃金五年快快趕上建設醫療容量。
話雖如此,市民、議員、政府似乎仍對必然會到來的老人海嘯視而不見、充耳不聞!我們現在不夠的絕非資源 —— 香港黃金 五 年可帶來的 3,500 億財政盈餘,已足夠興建 50 間伊院。
話雖如此,市民、議員、政府似乎仍對必然會到來的老人海嘯視而不見、充耳不聞!我們現在不夠的絕非資源 —— 香港黃金 五 年可帶來的 3,500 億財政盈餘,已足夠興建 50 間伊院。
儘管我們輕易見得到醫療的需求、數得到庫房疊得高高的錢,但是大家卻有力無心。
醫療軟硬件建設的前導時間 ( lead
time ) 是很長的:建一間醫院由覓地至落成動輒 10 年以上,培訓一名專科醫生也需 14 年光陰。
前幾任政府在過去10年一間醫院也沒建,把醫療容量爆煲的計時炸彈丟給現屆政府;但我們現在絕不可再把炸彈傳下去了,因為如不夠醫院、不夠醫生,將波及每個家庭的健康和性命!
「銀髮行業」概念看似吸引,但這是糖衣毒藥,因為它掩蓋了老人家會使少了錢、經濟九死一生的現實。
「銀髮行業」概念看似吸引,但這是糖衣毒藥,因為它掩蓋了老人家會使少了錢、經濟九死一生的現實。
上周熱炒的銀髮殯儀行業,不可能是重振經濟的主力。
大家明知會有很多老人會過身,卻忽略了他們離世前那 20 年需要的「銀髮龍頭行業」—— 醫療。
普羅市民是後知後覺的,仍只在關心 H7N9、奶粉等短期問題,卻忽略醫療嚴重短缺這個必然會發生的危機。
要衡量一個地方是否真正公民社會,最重要指標是它如何對待社會中老的、弱的、貧窮的人。
要衡量一個地方是否真正公民社會,最重要指標是它如何對待社會中老的、弱的、貧窮的人。
而醫療關乎人命,一個供應充足、可負擔的醫療系統是保障弱勢人口基本生命和尊嚴的安全網。
如果在醫療方面有資源、有需求,卻因無心而沒有建設足夠醫院、培訓足夠醫護人員,最終可能令我們的老年一代失去健康晚年、基層人士付不起日益上漲的醫療費用
( 我們頭號癌殺手 —— 大腸癌的平均治療費已高逾 75 萬,等於 30 年長者津貼 ) 或捱不到長長人龍,甚至失去生存權利。
我們如果有資源、有人才、有需求,卻見老不救、見弱不救、見窮不救,絕到會是香港社會史上最不公義、不孝順、不文明之事。
我們如果有資源、有人才、有需求,卻見老不救、見弱不救、見窮不救,絕到會是香港社會史上最不公義、不孝順、不文明之事。
原文 轉載自 am730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