溺愛是一副枷鎖
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,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,更不瞭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。
溺愛,是一種失去理智、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。
以下 10 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,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。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佔有幾種,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也是值得警惕的,我們要以合理的愛,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做“獨生”,爺爺奶奶可以不過生日,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,送禮物 …… 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,習慣於高人一等,必然變得自私,沒有同情心,不會關心他人。
TOP 2: 過分注意
一家人時刻關照他,陪伴他。
一家人時刻關照他,陪伴他。
過年過節,親戚朋友來了往往嘻笑逗引沒完,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,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,掌聲不斷。這樣的孩子自認為自己是中心,確實變成“小太陽”了。
家裏人都要圍著他轉,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,注意力極其分散,“人來瘋”也特別嚴重,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。
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,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。
這種孩子必然養成不珍惜物品、講究物質享受、浪費金錢和不體貼他人的壞性格,並且毫無忍耐和吃苦精神。
TOP 4: 生活懶散
允許孩子飲食起居、玩耍學習沒有規律,要怎樣就怎樣,睡懶覺,不吃飯,白天遊遊蕩盪,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。
允許孩子飲食起居、玩耍學習沒有規律,要怎樣就怎樣,睡懶覺,不吃飯,白天遊遊蕩盪,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。
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缺乏上進心、好奇心,做人得過且過,做事心猿意馬,有始無終。
孩子的心理是,你越央求他,他越扭捏作態,不但不能明辨是非,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,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。
TOP 6: 包辦代替
我曾問一些媽媽,要不要求孩子勞動,有的竟說:「我疼都來不及,還忍心讓孩子勞動?」
我曾問一些媽媽,要不要求孩子勞動,有的竟說:「我疼都來不及,還忍心讓孩子勞動?」
也有的說:「叫小東西'做事更麻煩,還不如我幫他做了。」
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,還不會穿衣,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,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,這樣包辦下去,必然失去一個勤勞、善良、富有同情心的能幹、上進的孩子。這決不是聳人聽聞。
後來為什麼有的孩子膽小愛哭了呢?
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,孩子有病痛時表現驚慌失措,嬌慣的最終結果是孩子不讓父母離開一步,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。
TOP 8 : 剝奪獨立
為了絕對安全,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,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。
為了絕對安全,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,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。
更有甚者,有的孩子成了“小尾巴”,時刻不能離開父母或老人一步,摟抱著睡,偎依著坐,馱在背上走;含在嘴裡怕融化,吐出來怕飛走。
這樣的孩子會變得膽小無能,喪失自信,養成依賴心理,還往往成為“把門虎”,在家裡橫行霸道,到外面膽小如鼠,造成嚴重性格缺陷。
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、投降、依從、遷就。
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;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,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、無情、任性和缺乏自製力的種子。
TOP 10: 當面袒護
有時爸爸管孩子,媽媽護著:「不要太嚴了,他還小呢。」
有時爸爸管孩子,媽媽護著:「不要太嚴了,他還小呢。」
有的父母教孩子,奶奶會站出來說話:「你們不能要求太急,他大了自然會好;你們小的時候,還遠遠沒有他好呢!」
這樣的孩子當然是〝 教不了〞啦!
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,而且時有「保護傘」和「避難所」,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,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