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0日

脂肪肝 I

中醫養肝知多點:中醫如何防治脂肪肝 I

都市人近期日益關注脂肪肝的問題,但運用中醫理論,對脂肪肝進行預防及辨證施治由來已久,可供參考。

首先,中醫認為肝主疏泄,即調攝情志。
養肝需調整好精神狀態,保持心情舒暢,少動肝火。


另外,脂肪肝的成因主要是過食肥甘厚味,因此,護肝需飲食清淡,多吃新鮮蔬菜、豆製品、魚蝦、瘦肉和水果,多喝水,少飲酒;對溫補藥物應慎用。


肝膽在晚上  11  時至凌晨  3  時最興盛,各個臟腑的血液都經過肝,此刻肝臟的解毒作用也達到了最高峰。
我們在此時也應順應自然,保證充足的休息,才能讓肝臟發揮其調節氣血的作用,以消除疲勞的感覺。


中醫認為肝開竅在目,一切與眼睛有關的疾病均與肝有關。
眼睛之所以能夠正常的自由運轉,主要是靠肝內陰液的濡養。
我們用眼過度就會傷肝,常運轉眼珠對眼睛有保健作用,而保養眼睛也有養肝的功能。


從中醫角度而言,我們可以通過日常飲食達致補肝護肝作用。
我國的傳統醫學素來有「五色飲食」的說法,而 肝主青色,「青色入肝經」,因此平時可多吃一些青色的食物,例如菠菜、西洋菜、芥蘭、青瓜、冬瓜、綠豆等,具有滋陰潤燥,舒肝養血的功效。

此外,「肝性喜酸」,根據酸味入肝的原理,一些酸味食物,如山楂、山萸肉、枸杞等具有保肝斂肝之效。
中醫認為「見肝之病,知肝傳脾,必先實脾」。

肝屬木,脾屬土,木旺則乘土。
而肝主藏血,貯藏和調節全身血量,脾主統血,為氣血生化之源。
脾氣健運,氣血生化有源,血量充足,則肝血充盈。

因此適當保養脾胃的消化功能,吃一些有益氣健脾功效的中藥如黨參、山藥、茯苓、白朮、薏仁、扁豆等,對調養肝臟也大有裨益。


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
臨床部高級講師 ( 中醫內科 ) 張學斌博士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